我是一名小提琴爱好者,在多年前,我也是一名军人。虽然离退伍已过16年,仔细想想,专业的东西忘了差不多,倒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跟同袍的革命情感仍历历在目。其中,最无法忘记的专业就是立正、稍息、向左右转、精神答数、进餐厅及军歌。学生时代参加了社团,学了几年的少林拳,印象最深的也是打基础时的蹲马步、以腰带拳、各种踢法及护身滚翻这种每天必练的,对于各种相对花式套路也记忆有限。
最近在调整小提琴的姿势,突然发现怎么那么知易行难?
1. 勿驼背、琴要夹紧夹满 2. 弓与琴桥要平行,右手腕有如倒茶姿势 3. 右手肩膀不能忽上忽下,只靠手臂上下移动 4. 下弓处与弦接触面积稍小、上弓处与弦接触面积加大,让声音稳定 5. 左手腕不能驼背,要stand by随时按弦,更不能用力僵硬 老师说:拉小提琴是不用费什么力的,仅靠手臂、手腕、手指,是很轻松的哦~ 学生答:老师,学生理解,但怎么感觉全身硬梆梆,只想贴易利气跟吃循利宁。
【真的有平行吗?】 举例其中一项有趣的姿势,是拉琴时弓与琴桥要平行。 因为视角是由上而下,会先看到琴桥再看到弓,当我们觉得两者互相平行时再去照镜子,赫然发现根本没有平行其实歪的离谱。因此逆向操作,先对着镜子将琴桥与弦先平行,再由上往下看两者的状态竟然是呈现约10度角左右的偏差。 这道理大家都知道,不外乎就是视角的对待关系造成,或是有如我们游泳时从水面看到水面下的脚是呈现扭曲状态,但其实我们的脚是直的。 然后又因为这小小的感触,心理哎呀一声彷彿捡到宝一样,把尘封在心灵某一个角落的某块碎片,捡起来吹个气再擦拭干净告诉自己:兄弟,久违了,原来你一直都在。
【原来你一直都在】 透过小提琴敲醒了有如水泥砖墙,固化已久的观念,虽没遇过生离死别的惊涛骇浪,但也经历过不少刻苦铭心跟被蹂躏的经验,总以为自己已够成熟可以从容面对许多事情。原来,弓与琴桥这不起眼的小地方,竟主宰着拉琴的稳定跟音色,也因此让我反思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看事态度。看不到的,不代表不存在,有可能是我们忽略了,其实内心有很多过往学习过的、已知的观念一直都在,只因身处在这个花花世界容易被遗忘在心灵某处。 很喜欢一部影片,透过每个人一个小小的善举产生蝴蝶效应,会发现世界仍是很美丽,而人性的光辉一直都在!
原创文章,作者:blues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qwu.cn/27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