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做小提琴,还是做琴弓,原料是很重要的,但不是最重要的。因为,最终决定事物的是人,而不是物。
世界上,不管做小提琴的还是拉琴的,好像没有一个民族有中华民族这样热衷于原料,对原料的讲究超过一切。不管拿起一把琴还是一支弓子,头一件事情就是看原料,头一句话也是谈原料,要价还价的根据还是原料。于是“是欧料还是国料?”“是苏木还是巴西木?”“木材是自然干燥还是人工老化?”“琴板虎纹怎么样,弓杆的木头达到了多少Lucchi质?”etc的话题可以没完没了地延伸下去,而对琴或者弓子的制作工艺、尤其是制作风格、也就是制琴制弓最最重要的琴弓艺术,反倒是关心不够(多数人反正也不太懂,做的不太懂拉的就更不懂了)。
其实,做小提琴做琴弓,乃像烹调艺术,一个老百姓,不管给他们什么最上等的原料,都未必能做出什么可口的佳肴,而一个好的烹调师(普通餐馆的大厨,或者上海的男人也可以),随便你给他们什么原料(没有原料当然不行,俗话说“巧男难为无米之炊”),他们都会做出不难吃的食物来的。
顺便讲一个故事,我在挪威的时候,最喜欢去一家家庭式中国餐馆。这个餐馆没有菜谱,50克朗一套饭菜一杯饮料(啤酒软饮料自选)。那餐馆绝就绝在天天的菜都不一样,而且从来不重复。你跟餐馆里的人说:“昨天的菜很好吃,请同样的再来一份”,对不起,没有。这样,首先是价钱放心,反正是50克朗,少不了多的也没有。再是不用伤脑筋点菜,反正就是两个菜,一荤一素加碗汤,保证好吃,米饭随便添。每天都有新鲜感,每天心里都会扑通扑通地想“今天会是什么菜呢?马鞭炒辣椒?”
后来我了解到,原来在这隔壁有一家很像样子的中餐馆。而这两位从云南来的兄妹想沾隔壁大餐馆的光,挨着也开了间家庭式小餐馆。开始也拼命研究了一番隔壁大餐馆的菜谱,结果做什么不像什么,弄得成本巨高辛苦得要死还不讨好。后来,妹妹出主意了,说:“哥哥啊,你就是个部队的大厨,怎么也不可能跟别人正宗的烹调大师比。我们干脆就按照你在部队的搞法,有什么原料做什么菜……”于是,他们通知菜市场,到收摊有没卖完的菜,他们廉价收购。于是他们有什么便宜原料就做什么菜,“50克朗一套餐”的名餐馆就这样诞生了。两兄妹就这样做法,两年后,挤得隔壁大餐馆只好搬家。
我想,我们做小提琴做琴弓的,能做到这两位兄妹的境界,那才叫才能。
做小提琴做琴弓,无非两大类,一类是大餐馆的做法:有受过良好教育学问高深的烹调技师,有任何所需要的原料,最好的厨房设备,按照世界上最地道最正宗的菜谱烧菜。当然,烧好的菜要由佩戴领结的boy端到放有讲究餐布的餐桌上。这样的餐,当然巨贵。其他小餐馆,包括摆路摊都想尽量效仿大餐馆的菜谱做菜。然而,他们厨师的学问和技术、做菜的原料与配料、以及厨房用具的水平都是有限的,他们的服务场地也不够档次,所以,他们不可能做到大饭店同等的水平。
而另一类,就是根据自己的特长走自己的路,就像我说的那对兄妹一样,有什么原料做什么菜,走个人特色低价位简单稳定路线。
所以,每一个做小提琴做琴弓的人,首先应该自我定位,看看自己的学问与技术(当然,学问和技术是可以不断提高的),自己手里拥有的原料(是手里已经有一辈子也做不完的,从师傅祖上遗传下来自然干燥了70年的,世界上最上等的原料;还是下一把琴下一支弓子的原料还没有着落)。至于制作工具就不像厨房设备那样重要,而服务场地在中国
就更不关键,因为国内真正琴生意做得火红的人都不用开店。
有条件的,可以根据自己心里的需求,从千万原料中找出自己理想的原料,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,制作出最接近自己理想的琴或弓。没有条件的呢,就不能做好琴好弓了吗?相对不是,只要你有料,有才能,都能做出相当好的琴和弓子来。记住了,大寨梯田再好也不能推广到戈壁滩去。我是说,不要把洋大人基于优质欧料得出的数据照搬到劣等的国料上面来(我这里不是说所有的国料都是劣等的。关于“国料与欧料”请看下一篇文章《提琴的原料问题(3)),要有勇气因材制宜,就用手里现有的原料做出可能做出的最好的琴和弓来。虽然我不可能用一篇小小的文章,道出所有最佳利用原料的方法(也不是所有的方法我都懂或者尝试过),但是,我可以指出一个方向,让大家朝那个方向去考虑去尝试。
假如你手里的原料响当当,就做把琴给中国的学生拉独奏;
假如你手里的原料软塌塌,就做把琴给日本的老太太拉重奏;
假如你手里的原料很漂亮但声音不够理想,就在做工上下功夫,做把琴卖给收藏家;
假如你手里的原料既不漂亮声音又差,就劈开来当柴火烧顿饭。
做琴弓子也是一样:
假如你手里的原料硬邦邦,就做把Peccatte copy,给独奏家耍杂技;
假如你手里的原料软塌塌,就做把Sartory copy,给室内乐手拉巴哈;
假如你做了一半杆子上突然出现个wind break,(中文叫什么?结疤?)那你就在做工上下功夫,做把弓子摆看,或者卖给收藏家;
假如你手里的原料一头硬邦邦另一头软塌塌(我的确碰到过一根这样的料。但这种原料一般不会有,我是打个比喻说假如碰上不能做琴弓子的原料),你就把那原料给徒弟练手艺,或者当成对自己最好的挑战。
所以说,什么样是好原料?是不是做小提琴的背板density一定要达到F#,或者做琴弓子的原料Lucchi质一定要达到5.5以上?我认为,不一定。真正好的裁缝,会最佳地使用手里头已有的原料为不同的人做不同的服装。
记得有一次,国内一位做工很好的师傅,要处理一支做得很不错的Sartory的仿制弓给我,就因为“原料太软”。然而,我怀疑他是不是不知道,真正Sartory的弓,反而是偏软的比较多。说起来很巧,当时国外有位演奏家正好托我做一支他手里的Sartory弓子的copy,可我一直没有时间做。而国内这位朋友的Sartory的仿制弓的重量和强度凑巧和那位演奏家的接近。我只在幅度上作了些调整,换了银丝和毛,油漆稍微动了动。告诉这位演奏家顾客说我很抱歉,自己一直没有时间做,可一位中国的朋友帮我做了,不知道他满意不满意。当他接到这支弓子的时候,那种喜悦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。所以说,好的弓子,做的人一地要知道好。
下面的故事,发生在东京的一位同行那里。这位同行专门卖中国的便宜货,中国苏州的巴西木弓子,在日本卖1万日圆的廉价(折合人民币700元)。我在他的弓子堆里选了两支,回到自己东京的店里,修改了一下,做细了杆子减去4克重量,改了头样,换成了骨片,调整了幅度,换了马尾库,银丝,重新油漆了一下。一个星期后,这位仁兄告诉我这是他拉过的最好的弓子,硬要我便宜点,以我买价10倍的价格卖还给他。当然我没好意思收他的钱,只说借给他用用。因为怎么也不好意思告诉他这就是我1万日圆从他手里收来的弓子。两个星期后,他又来找我了,说有人同样的弓子要定做10支。我只好告诉他我没有这样的原料……那修改的弓子一直留在他那里,另外一支,我也没有卖掉,自己留着,作为便宜料也能做好弓的凭证。以后带到上海,有机会大家都可以看看。或者有机会去拜访哪位的琴弓作坊的时候,让我挑一支你们认为的烂弓子,我来改一改,再请演奏家们拉拉试试看!
好了,啰啰嗦嗦说了一大通,希望对你有点用处,从此能面对你手的原料,用科学谦虚的态度,拿出你的智慧和勇气,做出你的好琴好弓子来。
假如你继续说:“我的琴,我的弓子是用什么什么原料做的,所以值这么多钱”,那你仅仅只是一个做小提琴做琴弓子的工人,充气量是一个技师;而等到别人说:“因为这琴这弓子是谁谁谁做的,所以值这么多钱。”那你才是真正的,传统和严肃意义上的Violinmaker和Bow Maker。
原创文章,作者:blues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qwu.cn/257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