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谈大提琴演奏中揉弦技巧的应用与训练 blues • 2020年7月11日 am10:55 • 学习技巧 • 阅读 2464 大提琴的揉弦通常又称作颤指,是弦乐器演奏中装饰和强化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,大提琴演奏者可以通过揉弦把作品和自己的个性、感受联系起来,使音乐更具表现力,更富有歌唱性。 揉弦是启动与惯性的结合。大提琴的揉弦是手臂、手腕、手指成为一个整体,把整体的力量放在指板上,拇指松弛地放在琴颈后,运用小臂带动手指,利用惯性,在手指与指板形成的 90 度之内自然的摆动。用耳朵仔细听,听到手指揉弦时声音的变化,可以听到一种反复“嗯——啊”波动的声音感觉。揉弦的应用可以使大提琴演奏的音色更美,可以创造更美妙地音乐。能否掌握好揉弦技巧对于每一位演奏者来说,都是完善技术过程中的一个瓶颈。对于学生来说,进行揉弦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就更需要注意方法。 一、揉弦技巧的控制训练 在大提琴演奏教学中,讲授和训练学生掌握揉弦技巧时要注意揉弦的控制训练。应当在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把位以后才开始学习揉弦,或等到学生迫切感到要晃动手指来发出更加悦耳、具有活力和表现力的声音的时候,再开始训练。揉弦是大提琴左手技巧中至关重要的一项,要学会正确的揉弦和有规律性的脉冲动作,必须经过大量有控制地缓慢地练习。最后,应该做到一种好像是无意识的“肌肉痉挛”,或几乎不自觉的自发动作,这时就会获得一种好似连续飘动的绸带,轻快而均匀的揉弦了。有些人,出于天赋没有多久就找到了窍门,整个揉弦动作运用自如;但也有许多人练习很久还不能提高到应有的速度,不能掌握正确的揉弦动作。这时,就需要认真地分析和耐心地练习来解决自身地问题。 上面用“肌肉痉挛”这个名词来称呼纯熟的揉弦动作,因它表面看来像是未加控制的自发运动,其实,揉弦幅度以及它的开始和终止是被精心控制着的。在熟练的揉弦动作中,揉动的幅度和快慢并无固定数值,其变化范围虽小而对于表现音乐内容方面的意义很大。为了平衡音量和强度,在演奏情绪激昂的片段时,揉弦幅度应比演奏平缓片段时的幅度要大。至于揉弦的速度,则随各人爱好与感情而异。一段乐曲的情感安排,加上演奏者本人的性格与爱好,决定着揉弦的幅度和快慢。一位成熟的演奏者,可运用揉弦来表现其个人特征,丰富音乐的色彩与表现力。 二、揉弦的速度变化和力度变化训练演奏一部作品时,揉弦是多变的。 所谓多变,是指揉弦的振幅有大有小,振速有快有慢,有时完全停止。按一般的规律,奏强音时振幅稍大,也可快一些;奏弱音时,振幅略小,振速往往也放慢;奏低音时要比高音振幅大一些,振速也慢。但在同一根弦上的情况就不同。如在高把位揉弦时,振速一般反而要加快一些,在低把位可相对慢些。这些只是揉弦在应用中的一般规律,不是绝对的。所谓大、小、快、慢,也都是相对而言。如有时用振幅不大,振速放慢奏强音,也能得到很好的音乐效果。 练习揉弦时必须注意质量。首先要使揉弦的动作快慢平均,不能忽快忽慢。其次,不管揉弦快和慢,在声音上听起来都要使人感到兴奋、愉快,这就是质量好的揉弦。揉弦除了上述的重要因素外,在演奏时还要注意揉弦过程中声音的连接,否则即使运弓再圆满,在音乐表现上也会逊色。所以,在换音过程中揉弦一直持续,不能停止。在演奏中,对于拍子比较短的音符,也不要忽略揉弦,并尽量使声音连接。 多变的揉弦,是为了适应音乐表现的要求,但变化的目的要很明确,必须真正做到能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的要求来做安排。在练习的过程中,应对乐曲作分析,抓住乐句中起较重要作用的音,一般如乐曲的开头、高潮音及收尾音等重要的地方,要仔细琢磨,对揉弦做出统一安排。由此可见,认真对乐曲作正确地理解和处理,加强对音乐审美的培养,都有助于揉弦技术的提高。只有当演奏者努力追求美好的乐音时,才能有效地提高揉弦的技巧,更好地表达乐曲内容。 三、协调不同音区、不同类型的揉弦 协调揉弦不同音区的音色是尤为重要的。揉弦是音色组合的一种“表情”,演奏者通过这种“表情”把他自己的个性和作品以及乐器的个性联系起来。运用揉弦来创造音色时,在音乐和技巧之间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,两者是互相依存的。从技巧方面讲,揉弦应该能够满足各种要求。它的这种作用被演奏者了解后,它的使用就是由演奏者的音乐理解能力所决定的了。揉弦中理想的音色,应该通过有关作品的背景的认真研究,在想象和听觉中建立起来。学生本身应该了解,声音的平淡无华许多是由于缺乏想象力所造成的,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就显得很重要。 大提琴的揉弦与其它弦乐器的揉弦原则上基本相同。揉弦中常会犯两种错误:一种是僵硬、紧张、“神经质”似地快速颤动,这通常是由于单纯用手掌抖动的缘故;而另一种只用手腕动作而产生的“小提琴式”的揉弦,在大提琴上会产生像痉挛似的,振幅过小的声音,无法获得自然、匀称的动作。因此,必须运用手臂带动手指进行弦,手腕只起部分的辅助作用。 四、揉弦对空弦和拔弦的作用揉弦对空弦的影响 虽然右手和左手在音色的创造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,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影响。因此,手指一停止在空弦上颤动,声音就马上失去它的强度,而当手指离开弦放在一个没有按下去的音位上颤动的时候,这个音的音质会很丰满,就像用普通的手法那样清楚和有生气。 揉弦和拔弦之间也有着微妙的关系。用揉弦来加强声音并不仅仅影响弓拉出来的声音。在拔弦乐段中右手拔弦的时候它的影响也是同样明显的。假如不用连续的揉弦来演奏,在慢速时声音就会发干,而连续的揉弦使得音的强度在拔弦以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。很多时候,右手拔奏并离开弦以后,需要用揉弦来造成一种渐强。这需要在同一个拔弦的声中,把两个或更多的音符演奏得富有旋律性。要做到这点需要强有力的、迅速的发音,而且在音与音之间进行手和手指一定要尽量颤动。 五、个人气质和民族性对揉弦的影响 运用揉弦来美化音色,创造音乐,并不是在作品中简简单单的使用,不同民族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性格和色彩。在作品中要想使用最理想的揉弦,得到更好的音色,就应先对作品的有关背景作一定的了解,如作者所处的年代、生活经历、作品风格、社会背景。只有做了多方面的了解,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,才能用适合的揉弦方式来更好地表现音乐。揉弦可以使音量增大,声音变得柔和,也可使音色更宽广。 揉弦具有鲜明的个人气质和民族性。许多弦乐演奏家不自觉地通过揉弦,显露出他们的民族特征来。如以法国人为例,他们比盎格鲁——撒克逊人感情丰富得多,也更容易激动。他们表现的音色比其北邻、东邻要更紧和尖利。这主要由于他们经常用一种紧张、快速而相当窄的手指摆动,它是民族气质的一种反映。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,对演奏其法国音乐特别有好处,但在演奏那些伟大的古典作家像巴赫、贝多芬、勃拉姆斯的作品时,就需要对这种方法作有意识地改变。笔者曾经观察发现,通常需要导师的提醒学生才意识到要加快揉弦的频率,以便更换音色;但在放慢揉弦方面,几乎没有学生会有这样的困难。伟大的演奏家大多是来自具有歌唱传统的民族,他们的民族有丰富的民歌,因此,他们演奏的揉弦是变化多端的,但又是自然的,音色是丰富多彩的。这种“自然”的揉弦无论怎样悦耳,在开始时也只应把它看作是一种良好的基础。就像一个演员的个性,需要加以调整一样,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角色。同样,揉弦也必须加以训练和改造。 总之,揉弦不是机械的,而是灵感的、感情的,是演奏者一种内心的表现。音乐是人类共有思想在音符里的流动,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、情感的对话、相互的感染。对于大提琴演奏者而言,揉弦仿佛是对乐音的诠释,如果演奏中没有揉弦,乐曲就会显得平淡、枯燥。所以,我们要努力学习好揉弦,将演奏发挥地淋漓尽致。这种自然的技巧是为演奏服务的,在创造和改善这种技巧的同时,以便表现大提琴深邃的音乐想象力。揉弦为大提琴演奏技巧开辟了新的前景。 原创文章,作者:blues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qwu.cn/2388.html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请登录后评论...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