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琴屋
  1. 首页
  2. 热门话题
  3. 学习技巧

孩子们的小提琴教学关注点

孩子们小提琴教学的关注点,在哪里?很多人认为,孩子们比较淘气,注意力不集中,理解力不强,或是力气小,动作不协调,好奇心重,发散思维。这些都是表象,且是与成年人做对比,所得出的结果。一些结论或许会影响到一些老师的思路,如对孩子们轻声细语,语速放慢,课时缩短,动作减缓,增加交流。我恰恰相反,我对孩子们采用了高声,语速快,词汇简单,课时长,动作强度大,交流少,重复指令。不能说是谁对谁错,而是每位老师有各自的方式,当习惯了某种方式后,教学效能时便可充分发挥。比如风是动力,水是动力,火也是动力,擅长利用风的人,就专心用风,擅长用水的人,就研究用水。

孩子们的小提琴教学关注点

有的老师轻声细语,孩子很喜爱,没有恐惧感;我用高声快语,孩子很警觉,孩子们对高频音和快语速,有天生的警惕感,会仔细去听。有的老师课时较短,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,孩子们听听讲、拉拉琴,不疲惫,能接受,对拉琴不抵触,很快乐;我呢,课时长,一小时,或有的一年级孩子,能连续上课两小时,学生的机能提高非常快,能量代谢得到优化,身体素质和意志力增强,充满自信。有的老师让孩子们多做慢速的练习,由简入繁,不急不躁,学生思路清晰,压力小。我让学生“慢学快练”,一旦理解了学习内容,马上转入速度训练,尽量减少慢速练习,这对身体的发育有重要意义,我个人认为,慢练的弊端是极大的。

有的老师喜欢与孩子们交流,这是好的,能拉近师生距离,培养感情。我呢,最不喜欢交谈,反而坚定地阻断孩子们交流的欲望,只让其服从我的命令。这不是冷漠,而是依据科学与经验,制定的方法。孩子们在交流中,对交流行为的兴趣,远远大于探讨的内容,他们往往重视交谈对象的反应,如表情,培养自我察言观色的能力,却忘了交流的目的,是“解决拉琴的错误”而不是“与老师谈的尽兴”,因此经常出现,“我跟你对话,回答得好好的,但是一拿起琴,错误丝毫没改”,这是因为,孩子们的关注点不在对话内容,而在对话行为(小提琴课变人际交往课?)。

不同的老师,对教学内容的安排,区别很大。我从来是,对零基础的孩子,直接教四十九个一把的指位,这与许多教材背道而驰。要求他们强背,结果呢,没问题,一到两周便搞定了。缺点是什么?苦呗。优点是什么?他们再学新曲时,简单易上手。接下来学什么?得问孩子家长,根据需求与生活环境,来定不同的教材。倘若孩子一天忙,挤出半小时拉琴,可以直接学考级教材,拉到七八级,不加课就“毕业”,自己保持练琴,水平不高但也不差。如果每天能练两小时以上,可以用传统教材,打打底子。又不练琴,又想要好底子,那可为难了,如果谁有这种本事,请教教我。

因此,同一个老师,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学习方案。假设采用相同的方案,让学生做完全相同的学习与练习,得到的结果会一样吗?当然不会。这是科学,同一个食物,给两个人吃,味觉上是有差别的,或许差别不大,或许很大,不完全相同,甚至是相反的。人的“挑食”很正常,有人吃到鸡蛋就想“吐”,我能理解,尽管我喜欢鸡蛋。所以相同的方法,在不同的孩子身上,不一定奏效。那我在教学中,究竟要怎样做呢?我真的有“妙招灵方”吗?

有,我的“妙招灵方”是积累经验,让这个孩子的毛病(注意,毛病不是错误),尽量不在那个孩子身上出现。我所谓的“好教学法”,就是大量规避拉琴的“毛病”。让孩子尽可能地不产生其他人的“毛病”,就OK了。但我这样,充其量算个启蒙老师,冲大考大赛还不够。

比我厉害的老师很多啊。就我见识过的他们教的学生,“牛孩”太多。为什么那些老师厉害?一方面是经验。作为孩子的父母,你看不出一个老师的经验,因为它并不与年龄相符。经验不光来自自身的阅历,也包括前辈的。一个青年小提琴老师,自己摸索教课十年,与另一个老师,跟随文格洛夫学习教课两年,你觉得谁的进步大?我认为是后者,后者获得的经验,是自己的一年加上文格洛夫的三十六年(10岁的文格洛夫对演奏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),再除以个某数,总之结果会大于二。

很多音乐学院毕业的青年老师,懂得多,水平也够。令人惋惜的是,另一部分,完全无法叠加的,是人的“品格”。无论是师承宗师,还是自学成才,品格永远是独立的,耐心、爱心、善心、良心,在人的生命中,很难改变。但这也不是非黑即白,假设,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耐心定为六分,她有点耐心,但时间不能太长;把她的爱心定为七分,她爱孩子,对孩子有感情;善心定为八分,她珍重孩子的付出,不希望孩子失望,难过;把良心定为六分,她重视收入,也肯付出,不偷懒,担责任。这样的小提琴老师,我认为是合格的。

经验比我多,品格又高的老师,就是比厉害的老师,这是最直观的判断法。绝没有哪个老师,玩玩笑笑地去教课,还能教出好学生。老师可以笑,可以跟学生打趣,但心里应当是认真的,严肃的,严格的。

家长怎样为孩子找老师,我从不说“挑”老师,因为谁都没有资本去“挑”。连我都没有资本去挑,但凡有哪个老师,肯给我讲点学术的东西,我都美得不得了,巴不得有牛人来教教我。家长为孩子找老师,不难,多谈多了解。就好比有一把琴,你拿来给我看,问我好不好,我怎样回答?我会先问,这是哪里的木料?多少年的?谁做的?在什么情况下做的?问清楚了,再拉一拉,心里才大约有数。你如果不知道这是什么木头,那我也不知道,因为能冒充欧料的多了,信息不够,就无法下结论。如何判断一位老师是好老师,理论上,应当了解她的身世,不能光瞅着脸蛋漂亮,就认定是好老师。会音乐的女孩大多漂亮极了,实际上也无法探究她人的身世。最好的办法,我指的是,对你的孩子的成长的最好办法,是善待孩子的老师。你对老师好,孩子也对老师好,假如老师不对孩子用心,你可以再换,但不会降低孩子的品格。这是我个人的观点,个人的想法。

我觉得,如果有人试图欺骗你,你肯定会坚守自己的正直,不会沦为与骗子的同类。因为欺骗,是某些弱者求生的手段,他们除了骗,真的没有其他活路。能理解到这点,也是为何,有人受到过伤害,却依然善良的原因。一个不需要说假话的人,必然是强大的。与孩子一同善待老师,正说明了你的强大。没必要深究老师的好与坏,凭直觉就行了。

我写了这样多字,却没写到我真正想讨论的点上。我真正想探讨的,是孩子们演奏实力的真伪。这个论题十分矛盾,举个例子,一把琴,声音好听,就是好琴吗?是,但也不是。为什么不是?一对结婚的人离婚了,他们是真爱过,还是一直假爱?所以,一个孩子拉琴不错,她是真的不错,还是被修饰得不错呢?这个论题,以后应当仔细分析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blues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qwu.cn/2102.html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手机微信:133-937-37784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1413293666@qq.com

QR code

请关注“小提琴屋”微信公众号获取

提琴屋群